近日,灵武法院执行法官历经两年不懈努力,成功执结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该案件通过“调解—和解—恢复执行—二次调解”的多轮攻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550万元一次性履行协议,既保障了金融债权,又为企业纾困留路,彰显了司法温情与执行力度的统一。案情回顾千万借款违约
案情回顾:千万借款违约陷僵局
杜某、李某、杨某与灵武市某银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经灵武法院调解达成和解协议,由杜某分期偿还借款本息,李某、杨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然而,杜某等人在履行部分款项后便停止支付,银行遂于2023年7月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初期,法院依法冻结被执行人账户、查封房产,并促成双方达成分期履行协议。但后续杜某等人再次违约,以“生意困难”为由请求减免债务,银行虽同意适当减免,双方却因减免幅度陷入“拉锯战”。
执行攻坚:法官“穿针引线”破僵局僵局
“既要维护当事人的胜诉权益,也要为企业留重生空间。”
案件恢复执行时,双方已陷入“信任冰点”,面对剑拔弩张的局面,执行法官以“双维护”原则为突破口,开启多轮“背对背”调解。
接下来的几天,执行法官成了“穿梭者”——上午刚听完杜某“能不能再少点”的恳求,下午就得向银行解释“企业确实拿不出更多钱”;有时刚说服银行松口减免部分欠款,转头又要劝杜某“这已经是银行的底线”。法官的嗓子也渐渐沙哑,但他始终耐着性子,在双方的诉求之间反复拉锯,一点点寻找平衡点。
针对杜某“希望大幅减免”的诉求,执行法官耐心向其阐明违约后果,强调“诚信是经营之本”;同时向银行转达企业实际困难,建议以“一次性清偿+适度减免”方式解决。最终,经过多轮耐心沟通,双方终于松了口,银行提出若被执行人一次性支付550万元,可减免其他欠款。
听到此消息后,杜某三人立即表示会尽快筹钱,保证一次性支付完毕,并与银行代理人约定次日共同到法院。
次日清晨,双方当事人早早便来到法院,在执行法官见证下,杜某、李某、杨某三人分别向银行收款账户转账150万元、200万元、200万元,并配合法官做好相关结案手续,这起历时两年多的“骨头案”终告执结。
“多亏法院给了缓冲机会,今后我们一定要诚信经营、按时还款。”杜某走出法院时感慨道。
此案的成功化解,是灵武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强制威慑+柔性调解”相结合,既避免了企业因强制执行陷入绝境,又保障了债权人合法权益,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司法正能量。灵武法院将继续秉持公正、高效、善意的执行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