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算清了,款我就能给清!”法庭上,面对一笔纠缠多年的葡萄款纠纷,被告在双方核对无误后当场郑重承诺。近日,灵武法院通过一场“面对面”的账目核对,成功调解一起纠缠多年的葡萄款买卖合同纠纷,被告在调解后当场履行全部款项,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葡萄旧账:交易背后的“糊涂账”
2019年,被告张某多次向原告刘某某采购葡萄,双方约定“有钱即付,无钱记账”。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张某始终未能向刘某某结清部分货款,刘某某多次索要无果,便诉至灵武法院,要求张某支付欠款2.1万元。
法庭对账:计算器一响,互相认账
庭审中,刘某某提出异议:“我记的欠款和张某账本差了5000元!”这一差异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
承办法官敏锐捕捉到问题关键,当场化身“会计师”,立即组织双方逐笔核对交易明细:从采购日期、葡萄数量到已付金额,法官逐一引导双方对照原始记录,利用手中的计算器为当事人笔笔理顺、账帐弄清。经过近两小时的细致梳理,真相浮出水面——刘某某因记录疏漏,未及时勾销一笔已支付的5000元葡萄款,账目终于得以厘清。
账清款清:当场履行“心连心”
账目明晰后,承办法官组织张某和刘某某面对面沟通,当场核销“错账”,并向双方释法明理,帮助消除隔阂,重新恢复合作关系。红笔在错账上画下最后一道斜线时,两人相视一笑,多年来因账目不清结下的疙瘩,就在这张铺着账本的调解桌旁,慢慢解开了。
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张某于当月月底前一次性支付剩余货款1.6万元。
“法官,账清了,我的款就清了,钱已经给刘某某打过去了。”
调解书生效后仅3日,张某便全额履行了付款义务。至此,这起纠缠多年的“葡萄款旧账”彻底清零,双方多年的合作裂痕也因诚信履约得以修复。
法官敲黑板
敲黑板:“记账”需要“确认”,交易过程中务必做到“一笔一清”或定期对账确认!在交付货物时,出售方应主动要求购买方在送货单、对账单上签字捺印,清晰载明品名、数量、单价、总价及交付日期,仅靠单方记账簿,在诉讼中证明力有限,易生争议。
信立则业兴,法稳则商通。清晰的账目是交易的“安全绳”,及时对账则是避免纠纷的“预防针”。法官再次提醒大家:核好“记账本”,方能护好“合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