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灵武法院召开2025年第七次审判执行指标分析会,对1-7月案件办理情况及审判质效指标情况进行分析汇报,并就7月本院改判、发回重审案件逐案讨论分析。院领导班子成员、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审判质量是人民群众感受司法公正的第一标准,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虽然1-7月份的审判效率较去年同期取得显著突破,但案件发改率仍居高不下,案件质量这一核心指标亟待进一步提升,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理念不动摇,将全面提升案件质量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会议要求,全院上下要深刻认识提升案件质量的极端重要性,聚焦发改率高这一突出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一要全面研判溯源,深挖发改病灶。坚持问题导向、数据驱动,紧密结合上级法院反馈及本院统计分析结果,对发改案件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体检”。深入剖析发改原因,既要精准识别类案中存在的裁判尺度不一、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错误等共性顽疾,也要识明个案在程序规范、证据采信、释法明理等方面的个性短板。建立发改案件专项台账,逐案分析、分类归因、精准画像,为靶向治理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问题清单。
二要强化阅核把关,压实监管责任。严格落实《灵武市人民法院关于落实裁判文书阅核机制的试行办法》,将院庭长“一岗双责”监督管理责任压紧压实。院庭长作为“关键少数”,必须切实履行实质化阅核职责,聚焦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及高发改风险案件,从严把好事实认定关、证据采信关、法律适用关和文书说理关。坚决杜绝阅核流于形式,做到敢抓敢管、真审真核,确保裁判文书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以监管责任落实倒逼案件质量提升。
三要整合专业资源,凝聚审判合力。充分发挥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在统一裁判尺度、攻克疑难复杂案件中的“智库”作用。深挖“一库一网”富矿效能,积极提炼类案裁判规则,借鉴优秀经验,为法官精准裁判提供智力支持和规则指引。通过集体智慧攻克“骨头案”,有效降低因专业知识更新慢、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的发改风险。
四要深化争议剖析,做实个案精研。持续推进个案“争议分析报告”机制走深走实。要求承办法官对存在重大分歧或发改风险的案件,深入梳理争议焦点,将争点找准、吃准、吃透。报告内容应聚焦核心分歧,透彻分析各方观点、法律依据及裁判考量,清晰阐明裁判思路与理由。通过做实争议分析,不仅要促进个案裁判质量的提升,更要将其成果转化为类案处理的参考依据,实现“审理一案、指导一片”的效果,从源头上压降发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