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灵武法院紧紧围绕上级法院关于审判执行工作的部署要求,面对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严峻形势,精准施策、深挖内潜,审判执行工作实现新突破。截至8月底,灵武法院新收案件数同比上升52.79%,增幅位居银川地区基层法院首位;已结案件数同比上升53.05%,结案率同比提升2.21个百分点,结案数增幅与结案率增幅均位列全市基层法院第一,新收案件数量位于银川第三位,全区第五位。预计今年全院收案数将突破2万件,法官人均收案数将超过430件。
纵向贯通,凝聚提质增效内驱力
面对案件数量急剧增加、办案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灵武法院着力激发全院各类人员积极性,构建法官+助理+书记员协同作战模式,全面推动督促履行工作,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今年以来累计完成督促履行案件652件,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缓解了执行压力。综合审判庭针对建设工程类案件审理周期长、难度大的特点,充分发挥法官助理辅助审判职能,由法官助理完成庭前证据交换、调解等准备工作,大幅提升庭审效率,结案数同比提升41.38%。西郊人民法庭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对小额知识产权案件推行加速模式,充分运用网上庭审系统开展调解与裁判工作,知识产权案件调撤率达95%,实现了简案快审、质效双升。
横向联动,构建精细管理新机制
创新实施审判执行全周期管理,构建全程管控、精细入微的管理机制,通过“周通报、月汇总、季总结”常态化监管,实现对工作进度的动态把握与精准调度。
每周通报各部门结案数据与任务达成率;每月召开一次审判执行指标分析会,针对发改案件进行逐案分析汇报,复盘前期工作,研判问题短板,明确改进方向,提升案件质量,同时以PPT、柱状分析图等形式可视化呈现各业务庭室及员额法官的核心指标完成情况,为审判执行指标分析会提供决策依据;每季度进行一次系统性总结,确保管理形成有效闭环。
这套环环相扣的管控链条,通过常态化的态势分析、可视化的对比展示和精细化的研判改进融为一体,有效激发了庭室之间、法官之间比学赶超、良性竞争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审判管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谋划的转变。
全面覆盖,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考核导向,深入推进“评案”与“考人”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系统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修订完善《灵武市人民法院办案奖励实施办法》,突出以案件质量、效率、效果三大维度为核心要素,对案件质量进行多维度细致评估,确保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明确各类案件的审理期限要求,提高司法效率,注重考量案件是否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同时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综合表现全面纳入评价体系,形成覆盖审判全流程、履职全方面的多维考评指标。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法官的选拔任用、等级晋升、绩效奖金分配、审判资源调配等直接挂钩,调动法官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内生动力和工作热情,推动审判质效与队伍素能的同步提升,实现了法官个人成长与法院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格局。